昆蟲標本是由有機物質所構成,若沒有適當的存放環境,以臺灣相對較高溫潮濕的天候條件,標本很容易就會產生變質或遭蛀蝕損害。一般來說,昆蟲標本庫必須將蒐藏環境控制在恆溫恆濕的條件,並且定期監測蒐藏環境中標本害蟲的發生情形。即使在如此嚴格控制的環境下,標本害蟲還是可能會悄悄發生,因此標本館通常會配合使用化學藥品或定期燻蒸處理,以控管蒐藏環境品質。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為什麼標本很重要哩?從標本的功能談起
提到昆蟲標本,一般人會直接聯想到的是光彩奪目的蝴蝶或甲蟲標本,因為展示與陳列是標本最廣為人知的兩項功能。英國自然史博物館(NHM)的昆蟲標本館號稱世界最大,裡頭光是鱗翅目(蝶與蛾)的標本就超過870萬件。那麼多的標本,難道都是用來陳列與展示用的嗎?當然不是囉!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飛蛾尋蹤─伊貝鹿蛾
劉耀鴻 撰文
施禮正、劉耀鴻 攝影
鹿子蛾(燈蛾科鹿蛾亞科)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擬態成蜂類的一群蛾類,這個說法起自於鹿子蛾的幾個形態特徵:後翅退化、透明的翅窗、以及最重要腹部黑黃相間的環紋。本篇文章要介紹的伊貝鹿蛾(Syntomoides imaon (Cramer, 1780))雖然也有以上特徵,但是相對比起來就比較不像蜂類。

伊貝鹿蛾與其他外觀相似鹿蛾在外部型態鑑識上,可以依據最靠近前翅後緣的透明翅窗區分,伊貝鹿蛾此處的翅窗為一長條(圖1),其餘近似的鹿蛾則是隔開成兩個透明斑塊,雖然筆者也曾經採集過翅紋變異的個體,但屏除這些特例,此特徵仍為最簡易的辨識特徵。
♀ | |
圖1. 伊貝鹿蛾成蟲標本照,箭頭所指之翅窗成一帶狀,是區分與其他外觀像似的鹿子蛾的重要特徵。 |
根據筆者的採集經驗,伊貝鹿蛾除了本島外也分布於台灣鄰近離島,且夏天為此物種達到數量最高峰的時期,除了白天常有人拍到其停棲在葉片休息或交配的照片外,筆者也曾數次點燈時遇到伊貝鹿蛾的拜訪。另外,筆者也飼養過此物種,其幼蟲形態與一般鹿子蛾略為不同,形態上反而較像是燈蛾亞科幼蟲,其寄主植物則是十分廣泛,會取食九芎、楓香、山黃麻等。此外,伊貝鹿蛾的幼蟲行為模式也與一般的鹿子蛾不同,其攀附能力不如其他鹿子蛾,但其行動能力卻遠快於其他物種,因此受到擾動時常常會從葉上掉落,並快速移動躲避起來。
在鹿子蛾家族裡,伊貝鹿蛾算是很常見的物種,但是由蛾類的研究在台灣偏重於害蟲防治,因此蛾美麗以及有趣的一面很容易被忽略,甚至是被一味的被冠上害蟲的汙名,也才會造成生活中常見的物種卻一直到最近才被發現,或許在我們身邊許多不起眼的蛾也跟伊貝鹿蛾一樣,有著神秘的身世等著我們去解密。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一燈亮起蛾迷聚」─100年度飛蛾普查研習營
施禮正 撰文/攝影


學員受燈光吸引至曾文水庫,吸收了名為「知識」的火炬,在課程結束後,他們將帶著這火炬回到校園,吸引更多有志一同的伙伴。「一燈亮起蛾迷聚」,你也蠢蠢欲動了嗎?
表、本次活動課程與講師
課程主題 | 講師 |
我的蛾類世界 | 傅建明 |
幻蛾─鱗翅目簡介 | 吳士緯 |
常見大蛾類分科辨識 | 左漢榮 |
蛾類採集倫理與方法介紹 | 施禮正 |
蛾類分類辨識實作(分組) | 全體講師 |
蛾類夜間觀察與採集實作 | 全體講師 |
蛾類幼蟲飼養技術概說 | 施禮正 |
標本製作說明與實作 | 全體講師 |
蛾類調查資料建置與分享 | 林旭宏 |
註:本中心的飛蛾活動與知識快訊都將分享於專屬網站「飛蛾賞 賞飛蛾」(http://twenjoymoths.blogspot.com/)與臉書(Facebook)社團─「慕光之城─蛾類世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