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到校服務採集報導─仁愛高農篇


到校服務採集報導─仁愛高農篇
施禮正 撰文、攝影
「美麗的蛾類堪稱夜晚的妖姬,然而這群漂亮的昆蟲卻因少數種類食性與人類經濟作物重疊、自我防衛機制造成人類不好印象(例如與棲息環境相似的暗淡色彩)或甚至過敏等(例如毒蛾所引起的過敏反應)因素,使得牠們長久以來都被汙名化,例如臺語稱蛾為「呀仔」,但在前面常常會加上「臭」或是「垃儳」(骯髒)。因為這些誤解,長期以來一般大眾對於蛾類的認知遠不如蝴蝶蛾的姐妹。事實上,蛾類充滿多樣的色彩與斑紋,若是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牠們的美!由於蛾類大多具有趨光性,且其幼蟲與一地的植被相息息相關,非常適合作為一地長期監測的指標。有鑑於此,「校園參與式建構台灣大蛾類生態指標的發展與監測系統」計畫因應而生,從校園開始推廣蛾類科普教育並藉由監測校園蛾類做為起點建立台灣蛾類分布資料。」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霧社自日據時代開始就一直是昆蟲採集的據點之一,有許多昆蟲的俗名或學名都被冠上霧社,例如:霧社血斑天牛、霧社綠小灰蝶、Synanthedon mushana(一種透翅蛾)等。雖然此地的採集紀錄很多,然而卻都是沒有系統地單獨採集,且大多只針對有特定利用價值的類群進行採集,例如蝴蝶、大型甲蟲等。位於霧社的仁愛高農師生在近幾年開始以蛾類為主軸發展長期監測當地蛾種的系統,並開始針對周遭地區蛾類進行初步採集。該校卓瓊玫老師於此計畫開始前便常常與特生中心聯絡並諮詢相關知識,因此仁愛高農便成為本團隊到校服務的學校之一。在201087,我們前往該校進行到校服務,指導蛾類調查採集的相關方法與流程。雖然正值暑假期間,包含卓老師在內的多位該校老師都一起前往共襄盛舉,而往後要繼續進行蛾類調查的蕭同學也前往學習。我們選擇在學校農場的茶藝教室外廣場進行蛾類燈光誘集,海拔約為1,059公尺,週遭主要以學校教學與實驗用的農作物為主,還有一些尚未被砍伐的森林。雖然過往此地是很重要的昆蟲採集地,但是交通的便利擴大了人類聚落的活動範圍,因此自然環境已與過去大相逕庭了。現今霧社到底還有哪些蛾種?過去曾紀錄於霧社的蛾種現在還能見到嗎?有哪些蛾種是過去霧社未曾紀錄的?要解開這些謎團,就得靠著系統地進行蛾類調查,這也是未來努力的目標。
這次的採集標本中,有一對非常特別的標本國姓篩蛾。這種蛾屬於草潛蛾科(Elachistidae),是一種直到2010年才由Kun & Szabóky正式發表的蛾種。在2000年的研究裡,國姓篩蛾僅記錄了一隻產於南投國姓的雌蟲,此後便不再有正式的標本紀錄。本種雄蟲的觸角基部有發香鱗,外觀上看起來十分膨大,是很特別的例子。在仁愛高農的採集中,不但來了一隻雌蟲,也來了過去未曾紀錄的雄蟲,是本次採集中的大驚喜!然而這對標本卻也有另一種意涵:台灣的蛾類調查與研究十分匱乏,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想知道自己學校裡面有哪些蛾嗎?想知道怎麼調查蛾類嗎?歡迎跟仁愛高農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為了解台灣蛾類努力吧!

本電子報內容亦發布於本計畫專屬部落格:飛蛾賞(http://twenjoymoths.blogspot.com/)。您可以藉由以下管道與我們分享蛾類的資訊:信箱─twenjoymoths@gmail.comTBN的資料上傳系統─http://www.tbn.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