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昆蟲標本住在哪?簡介昆蟲標本蒐藏機構




昆蟲標本是由有機物質所構成,若沒有適當的存放環境,以臺灣相對較高溫潮濕的天候條件,標本很容易就會產生變質或遭蛀蝕損害。一般來說,昆蟲標本庫必須將蒐藏環境控制在恆溫恆濕的條件,並且定期監測蒐藏環境中標本害蟲的發生情形。即使在如此嚴格控制的環境下,標本害蟲還是可能會悄悄發生,因此標本館通常會配合使用化學藥品或定期燻蒸處理,以控管蒐藏環境品質。   
   

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為什麼標本很重要哩?從標本的功能談起



提到昆蟲標本,一般人會直接聯想到的是光彩奪目的蝴蝶或甲蟲標本,因為展示與陳列是標本最廣為人知的兩項功能。英國自然史博物館(NHM)的昆蟲標本館號稱世界最大,裡頭光是鱗翅目(蝶與蛾)的標本就超過870萬件。那麼多的標本,難道都是用來陳列與展示用的嗎?當然不是囉!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101年度的飛蛾研習自即日起開報名,報名至2011.3.30截止,本次活動主要招收北部地區的高中職以下老師以及高中職以上的學生,歡迎對於飛蛾有興趣,或是想一改過去被認為"不潔"、"恐怖"甚至是"有毒"的蛾類,神秘又美麗另一面的朋友們踴躍參加。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飛蛾尋蹤─伊貝鹿蛾


劉耀鴻 撰文
施禮正、劉耀鴻 攝影

鹿子蛾(燈蛾科鹿蛾亞科)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擬態成蜂類的一群蛾類,這個說法起自於鹿子蛾的幾個形態特徵:後翅退化、透明的翅窗、以及最重要腹部黑黃相間的環紋。本篇文章要介紹的伊貝鹿蛾(Syntomoides imaon (Cramer, 1780))雖然也有以上特徵,但是相對比起來就比較不像蜂類。

伊貝鹿蛾是廣泛分布於南亞以及東南亞,可是此種在台灣的正式發表記錄則是2004年時日本學者根據2002年在台灣東北部所採集到的兩隻標本所發表,不過早在這之前,伊貝鹿蛾的蹤影就常出現在網路上,只不過台灣蛾類相關專書都沒有提及伊貝鹿蛾,而導致伊貝鹿蛾都被錯誤鑑定為黃頸鹿蛾(Amata edwardsii (Butler, 1876))或是雙黃環鹿蛾(Amata fortune matsumurai (Soana, 1941))。過去的分類歷史上,伊貝鹿蛾曾被換過好幾次屬,而最晚近的處理則是將伊貝鹿蛾放入重新復活使用的Syntomoides屬,同時,伊貝鹿蛾也被指定成此屬的模式種,也是此屬唯一的一種。

伊貝鹿蛾與其他外觀相似鹿蛾在外部型態鑑識上,可以依據最靠近前翅後緣的透明翅窗區分,伊貝鹿蛾此處的翅窗為一長條(1),其餘近似的鹿蛾則是隔開成兩個透明斑塊,雖然筆者也曾經採集過翅紋變異的個體,但屏除這些特例,此特徵仍為最簡易的辨識特徵。


     ♀

 ♂
1. 伊貝鹿蛾成蟲標本照,箭頭所指之翅窗成一帶狀,是區分與其他外觀像似的鹿子蛾的重要特徵。

根據筆者的採集經驗,伊貝鹿蛾除了本島外也分布於台灣鄰近離島,且夏天為此物種達到數量最高峰的時期,除了白天常有人拍到其停棲在葉片休息或交配的照片外,筆者也曾數次點燈時遇到伊貝鹿蛾的拜訪。另外,筆者也飼養過此物種,其幼蟲形態與一般鹿子蛾略為不同,形態上反而較像是燈蛾亞科幼蟲,其寄主植物則是十分廣泛,會取食九芎、楓香、山黃麻等。此外,伊貝鹿蛾的幼蟲行為模式也與一般的鹿子蛾不同,其攀附能力不如其他鹿子蛾,但其行動能力卻遠快於其他物種,因此受到擾動時常常會從葉上掉落,並快速移動躲避起來。

在鹿子蛾家族裡,伊貝鹿蛾算是很常見的物種,但是由蛾類的研究在台灣偏重於害蟲防治,因此蛾美麗以及有趣的一面很容易被忽略,甚至是被一味的被冠上害蟲的汙名,也才會造成生活中常見的物種卻一直到最近才被發現,或許在我們身邊許多不起眼的蛾也跟伊貝鹿蛾一樣,有著神秘的身世等著我們去解密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一燈亮起蛾迷聚」─100年度飛蛾普查研習營


 
施禮正 撰文/攝影
蛾類過去一直給人負面的印象,加以書籍與資料取得不易且相關教育課程缺乏,這些因素都讓許多民眾對於認識牠們望之卻步。然而拜現今網路資訊普及之賜,飛蛾相關的介紹資料能夠輕易地廣泛分享,使得越來越多的自然愛好者能夠重新認識蛾類之美並開始投入心力觀察。為了推廣全民科學家的精神,達到「校園參與式建構臺灣大蛾類生態指標的發展與監測系統」的目標,本中心去年便選於中部蓮華池舉辦研習營,今年則選定南部的曾文水庫辦理「100年度飛蛾普查研習營」,活動日期為49-10日。由於對象鎖定在校園,因此招生時以各高中職、國中小學老師為主,約佔3/4老師及高中職以上學生則佔約1/4;此外也有數位有興趣的社會人士毛遂自薦參與。由於去年活動反應熱烈,因此今年錄取人數由36人增加為48人。本活動邀請了「鞍馬山的蛾」一書的兩位作者─傅建明老師與左漢榮老師、台大昆蟲系博士生吳士緯先生授課,並聘請中山大學的廖士睿先生與台中科學博物館的陳彥霖先生擔任助教協助教學。

    課程主軸以去年為基礎做了小幅度增加與修正(如表),課程目標則是希望藉由循序漸進的方式導引學員認識蛾類並了解完整的蛾類調查過程。其中最具特色的課程就是「蛾類分類辨識實作」與「標本製作說明與實作」。對物種名的求知慾是促使大眾去觀察各式各樣生物很重要的動力,一旦無法得知名字,熱忱便會消退許多。對於初入門者而言,怎麼有效查詢手邊的資料並得到物種名字是很大的難題。而「蛾類分類辨識實作」的目的在於讓學員藉由觀察已鑑定出名字的兩個近似種做為開端,在各講師協助下認識鱗翅目的外部構造並嘗試尋找兩種之間的差異,藉此引導學員學習如何在自行查閱與比對物種時找到正確的辨識特徵。然而臺灣蛾類多達4,100種以上,想要辨識出每個物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留下比照片更具有證據力與說服力的標本是一件必要的事。然而這不代表隨意採集標本是一件被鼓勵的事,在課程之前,講師會先灌輸學員正確的標本採集概念:有計畫、有系統地採集才稱為採集,反之則僅僅是濫捕。接著在「標本製作說明與實作」課程中,學員在各分組講師的指導下從頭到尾實際操作標本製作時的每個步驟。
    學員受燈光吸引至曾文水庫,吸收了名為「知識」的火炬,在課程結束後,他們將帶著這火炬回到校園,吸引更多有志一同的伙伴。「一燈亮起蛾迷聚」,你也蠢蠢欲動了嗎?

 
表、本次活動課程與講師
課程主題
講師
我的蛾類世界
傅建明
幻蛾─鱗翅目簡介
吳士緯
常見大蛾類分科辨識
左漢榮
蛾類採集倫理與方法介紹
施禮正
蛾類分類辨識實作(分組)
全體講師
蛾類夜間觀察與採集實作
全體講師
蛾類幼蟲飼養技術概說
施禮正
標本製作說明與實作
全體講師
蛾類調查資料建置與分享
林旭宏

註:本中心的飛蛾活動與知識快訊都將分享於專屬網站「飛蛾賞 賞飛蛾」(http://twenjoymoths.blogspot.com/)與臉書(Facebook)社團─「慕光之城─蛾類世界」。